第580章 密折

  “其实微臣哪里有什么良策?要说拙劣的法子,倒还真想到一个。皇上若是想知道朝中所有的大小事,不如让官员上密折。”
  顾诚玉微微一笑,天下大权,惟一人操之,不可旁落,这是所有帝王的心愿。
  启用密折,能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这样皇上就算每日不批阅内阁呈上来的奏折,那也能高枕无忧了。相互监督,谁还敢背着皇上做那等不臣之事?
  群臣直言进谏,广开言路,那些平日里不敢在奏折上书写的,也敢直接想皇上禀明了。
  皇上一听,兴致越发浓厚“哦?顾爱卿快快仔细道来,朕愿闻其详。”
  “皇上不如在朝堂之上选几位亲近官员,让他们有要事就启用密折。那密折不用上交通政司,直接呈给皇上您,奏折的内容,除了皇上您和上奏官员,谁都无从知晓。”
  大衍朝的奏折都是官员先交给通政司,后转交内阁。由内阁先票拟,再呈给皇上。这里头有不少弊端,奏折是经了两道手,才到皇上手里。
  中间若是出了什么差错,那奏折若呈不到皇上的面前,那上奏的官员也只能吃了那等哑巴亏。再说,那奏折经过了许多官员的手,能写上什么机密的内容?
  如今内阁势大,就是有人想弹劾,奏折里也是不敢写的。那些在早朝时上奏的人,也是极有勇气了。但那仅限于上朝的官员,品级低的官员可没那个权力,他们连皇上的面都见不到呢!
  还有那些地方官员,若是按照正常流程,奏折中的内容也是经过内阁筛检的。
  “不错!莫停,继续说。”皇上一听,觉得此法甚妙。可是这亲近之人,选谁好呢?而他又如何知道那几人不会欺瞒与他?若是只有几个,那肯定是不成的,看来人数得多些。
  皇上听了顾诚玉的分析,心中也有了打算。
  “将才只是好处之一,二是皇上您将密折定为优先御览,就能尽快知晓下情。三是密折有了保密制度,官员们有些事不敢在奏折上写,却能在密折中叙述。”
  还有一点顾诚玉没说,那就是更好地巩固皇权。那些大臣为了获取皇上的信任,肯定都想好好表现,那密折中说的事就多了。
  皇上一听,大为满意,不禁喜笑颜开,哈哈笑道:“哈哈!顾爱卿果然才干了得,这密折一事实乃良策。”
  跪在书房外的张亥和闵峰刚才就见小全子守在了御书房外,而他们此时却听见了皇上高兴的大笑声。御书房内只有顾诚玉和皇上两人,难道是顾诚玉说了什么,惹得皇上龙颜大悦?
  两人心中五味成杂,看来顾诚玉的圣眷正浓,他们还跑上去和顾诚玉叫板,那岂不是自讨苦吃?
  顾诚玉见皇上十分高兴,不过他还有几句扫兴的话不得不说。
  皇上若是年富力强,身子骨康健,那此法必然妙不可言。虽然皇上会比原来的工作量大了些,可下头的官员不敢欺瞒,皇上自然是甘之如饴的。
  可皇上如今已是日薄西山,这法子的效用就不大了。当然成效肯定还是有的,不可能一点好处也没有。
  良禽择木而栖,那些官员都拉帮结派,还不是因为皇上年事已高,用不了多少年,就会有储君继位。
  那些朝臣当然只想着赶快站队,以期日后能受新帝重用,对当今皇上的忠诚度可就没那么高了。
  再加上如今内阁势大,以夏清为首的一派官员肯定不会买皇上的账。
  因为如果实行密折制,那内阁的票拟权就形同虚设,内阁的官员没了实权,又岂能善罢甘休?
  所以,密折制度只适用于皇上的心腹。朝中关系错综复杂,皇上的心腹又能有多少?再说那些心腹也有许多小心思。所以密折一事,好处其实不大,但好处还是有一点的。
  不过,这样的原因,顾诚玉不可能和皇上说,说到底他也是有私心的。如果内阁失了实权,对他也很不利。他进翰林就是为了日后进内阁做准备,如果票拟权失了效用,内阁成了虚设,他进内阁也没了意义。
  再说,夏清若是失了权势,那皇上也就不需要扶持官员来和夏清对立了,他更是失去了绝佳的机会。
  顾诚玉承认自己的权力欲望不小,可既然入了朝堂,谁不想高官厚禄?
  所以他提出这件事,不但想自己从中捞好处,还要防止内阁失去权柄,以后自己入内阁也需要实权。
  “不过,皇上若是想要实行,必然阻隘不少。”顾诚玉认真地思索着,想想到底怎么和皇上列举此事的弊端。
  皇上刚才还十分高兴,可经顾诚玉这么一说,他也冷静了下来。皇上可不傻,只需细细思索,他就想到了其中的难处。
  六部尚书他只对沈仕康多了几分信任,之前在掣肘夏清时,沈仕康出力不少。可沈仕康同时又是老二的舅舅,肯定是向着老二的,皇子们都大了,朝中拥护皇子派系的官员不少。
  皇上又将朝中的官员筛选了一遍,竟然觉得哪个都信不过。顾诚玉惯会察言观色,他一看皇上紧皱眉头,正在思索,就知道皇上如今面临的是无人可用的局面。
  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员,可以说绝大部分都站了队,没站队的也都是没什么能耐的,那些派系还真看不上。纯臣不是没有,可毕竟少啊!皇上又是多疑的性子,说不得还以为人家是其他派系的呢!
  “启禀皇上,密奏实行的弊端也不是没有的。若是上密奏的官员多了,密奏内容彼此都不得而知,就怕有的官员会被诬陷却无处申辩。且就怕那上密奏的官员想着您与他关系亲厚,就以此来要挟其他官员,这些都需要皇上您仔细甄别。”
  顾诚玉顿了顿,继续道:“又或是同僚之间相互之间起了猜疑,互不信任,这也不利与朝政的施行。”
  这其中的厉害关系,顾诚玉自然要点明。不然以后出了纰漏,皇上怪罪下来,那他也是吃不了兜着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