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美味的新吃食
第四十九章 美味的新吃食
叶安安懵,难道她没有告诉郝掌柜这些吗?难道郝掌柜这么久就一直再卖咸鸭蛋拌米饭吗?
“哈哈哈哈,看来这消息我倒是比郝掌柜知道的还早,回头我就去郝再来气气郝掌柜去!”
聪明如钱夫人怎么会看不出叶安安的窘迫,自然要开口解决叶安安的尴尬。
幸亏郝掌柜不再,不然不气出心肌梗塞来,也得指着叶安安说她藏私,可叶安安真的没有,她就是给忘得一干二净了。
既然已经说到了别的吃法,叶安安也不坐了,索性起身去了钱氏院子的小厨房,里面食材一应俱全,咸鸭蛋也有,撩起袖子就做了起来。
秦氏被钱夫人强硬的留在了屋里,赵婉儿倒是兴致勃勃的跟着。说是来帮忙,其实就是站一边看着叶安安忙活,让她帮忙烧火都能把火给烧灭了!
叶安安在不少小饭馆打过工,那些个小饭馆最喜欢做的就是压榨厨师。
整个饭馆就一个厨师,忙的时候得同时做二三十份菜,那厨师就得学会统筹时间,最短的时间内将菜全给做出来。
所以没一会儿叶安安就做了四道菜出来,咸蛋豆花羹,咸蛋蒸肉糜,咸鸭蛋焗南瓜,最后一个主食咸鸭蛋手撕饼。
“原来这咸鸭蛋还能做这么多的吃食呢,嗯,这汤真鲜!”
虽然刚吃了饭,但看到桌上这黄澄澄的四道菜,钱夫人还是没忍住的下了嘴,这一吃可不就停不下来了。
秦氏也是第一次吃这些东西,叶安安都觉得脸红,她是真的忘了,只顾着做咸鸭蛋,却忘了教咸鸭蛋的做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太忙了,根本顾不上去想这些。
“娘你干嘛,为什么要分出这么多啊,我都不够吃了。”
赵婉儿看自家娘竟然将每道菜都分出一小部分来,顿时就不同意了,伸手就去拦,被钱夫人狠狠的给拍开。
“叫什么叫,没一点女孩子气儿,这是给你爹的,这么好的吃食怎么能光顾着自己吃,亏你爹还带你这么好。”
钱夫人是真的很爱自己的夫君,什么事都想着他,连女儿都比不过。
赵婉儿可能是秀恩爱看多了,不仅不羞愧,还一副受不了的模样。
“我爹有您心疼就行了,哪里像我,爹不亲娘不爱的。”
钱夫人白她一眼,手下又狠狠的分了一勺汤,看的赵婉儿心在滴血,等到分好了钱夫人才对着秦氏道。
“我也不怕秦妹妹笑话,我夫君平日里胃口不好,这咸鸭蛋倒是喜欢吃,所以我就想送些让他多吃些。”
秦氏自然不能笑话,人家夫妻恩爱她该庆祝才是,只是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说,只能摇摇头,表示无碍。
看赵婉儿那心疼的模样,叶安安倒是安慰她。
“赵姐姐别心疼了,这些菜都是家常菜,很好做的,刚才您家的厨娘也都看了,回头多试几遍就会了,到时候你就能天天吃了。”
赵婉儿倒也不是不想自己爹吃,只是嘴馋故意逗钱氏,又有叶安安宽慰,很快就又抢食起来。
本就吃完午饭的四人又将这四道菜吃了个干净,一个个的摸着肚子走不动道,歇了好半晌秦氏才提出告辞。
休息的时间叶安安和钱氏已经谈好了鸭蛋的供货量问题,叶安安每月给郝掌柜十五万鸭蛋,却只能给钱夫人十万。
这个数量钱氏自然觉得少,但叶安安只能保证做出这个数量,若是做的多可以多卖他们一些,只是却不能给准确的数字。
产量就这么多,钱氏也不能勉强,她看出叶家是要靠着咸鸭蛋长久发展的,不可能卖方子,也只能同意了这个条件。
进门的时候秦氏太紧张,叶安安也只顾着安慰她,两人谁也没有注意县太爷府的风景,这一出来才发现这里很是舒适。
不是那种富丽堂皇,而是一种江南风格的清雅,莲池假山,垂柳小道,很有一番风味。
怪不得当初刘老爷子直说她在后院种菜是暴殄天物,想来按刘老爷子的想法,这才是大宅院该有的风格。
出了门郝掌柜的小厮已经在等着了,叶安安没有直接回河沟村,而是转道去了郝掌柜那边。
一来是要将与钱夫人敲定合作的事告知于他,也顺便告知涉及到郝掌柜的细节,省的他心不安定。
二来吗自然是去弥补错误的,郝掌柜是开酒楼的,她竟然忘记将咸鸭蛋的做法告知他,就这郝掌柜都能将咸鸭蛋给卖出这价格去,也算是人才。
叶安安一共交了郝掌柜的厨子六道菜,除了在县太爷府上的四道,外加了一道赛螃蟹,一道咸蛋黄炒梭子蟹。
赛螃蟹的主要食材是鸡蛋,但加入咸鸭蛋不仅能增加颜色,营养价值也更高,适合孩子吃。
梭子蟹是稀罕菜,海产在临安镇并不多,但很多有钱人就喜欢吃这样的新鲜,加上新晋美食咸鸭蛋,想来价格又能翻一倍。
“我说叶小友,你这可不道义啊,我老郝怎么都算是你叶家的半个贵人吧,你有这么好的菜品竟然不早告诉我。
要是你早告诉我,我老郝能把这咸鸭蛋卖出好几倍的价格去,你说说,你说说这是亏了多少银子!”
正如叶安安所想,郝掌柜是捶胸顿足都缓解不了心中的郁气。
“刚想出来,刚想出来,郝伯别急吗。”
叶安安尴尬的解释,可郝掌柜多聪明的人,压根就不相信。
“叶小友你也别蒙我,老夫也不是责怪你,主要是心疼银子,你要是……
罢罢罢,不说也罢,不过咱们可说好了,以后要是再有这样的好‘想法’,你可得第一时间告诉我老郝啊。”
叶安安能说什么,自然是只能点头附和,不过她就不是吃亏的人。
菜谱是送了,但不是白送的,以后这些菜的一成利润归叶安安所有,至于怎么计算,也写的很清楚,郝掌柜的人品还是有保障的。
母女两人紧赶慢赶回到河沟村,那送二人回来的小厮到村口就回去了,两人走到家门口,天色渐黑,家中早已做好饭菜等候两人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