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历史军事>皇宋锦绣> 第220章 销售地和狂潮

第220章 销售地和狂潮

  2500斤的肥皂,按照肥皂和香皂的比重,就算是加上了木头盒子,他们的总体积,也不会超过的5立方米,也就是说,大一点的马车,就足以装下来了,可以说,是体积小,价格高的东西。
  特别是麝香皂,不但完美的融入了麝香的味道,并且也做了色彩的处理,迷幻紫色。
  因为最初的麝香皂是没有颜色的,毕竟,没有专业的染料,要想给麝香皂涂上颜色,就不太容易,麝香皂成功之后,浓郁的香气,让人没醉,也当得起一贯一块的身份,可是苗远无心的一句话,让赵信改变了注意。
  就如同做菜一样,虽然大师一级的厨师,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用最普通的素材,做出来最精品的菜肴,比如川菜传奇名菜之中的开水白菜,就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精品。
  可是就广义上面说,还是用最上等的材质,最出色的厨师,加上色香味俱全,才是一般意义上面名菜。
  麝香皂也是如此,作为目前苗家庄主推的,价格最为昂贵的一款肥皂,赵信当然不能够留下一丝疑点。
  功效,味道都出众了,可是颜色也不能落下,在色彩之中,胭脂皂已经把亮眼的红色给占据了,留下来可以子选择的颜色不多,紫色恐怕是不多选择之中的一个。
  紫色染料,赵信还真的知道,其中能够拿到的不多,跟花有关系的,也就是几个,在其中,赵信挑选出了一个,算的上是一味重要,葛根花,虽然没有时间,再到保州去购买,就算去买,也没不到很多,索性就直接通过卡牌系统具现出来。
  只是添加一味染料,并没有多费事情,葛根花居然跟麝香完美的组合,在麝香之中,带着一股莫名的淡淡气味,仿佛意境上面,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麝香如果是到了极致的奢华的话,葛根花带着那一丝的幽香,却代表这出尘的味道,如同画龙点睛的一笔,让麝香皂的香味,更平添一层。
  没想到无心插柳,居然也有这样的收获,不但麝香皂变成了亮眼的紫色,就连香气也更上一层楼,赵信终于感觉,他有些太小看香气这一道了,这其中混合对比,拥有着无限的可能。
  难怪后世的顶级香水,会那么的奢华,味道人人都闻得到,可是如何把这些味道混合起来,制作成顶级的香水,那就不是每一个人能够做到的,甚至其中还列明了配方,可是配方的多少,先后,无数的可能性之下,代表着香味的极致。
  赵信,不打算在香水和香皂这一个道路上面,继续的深入,他只是把这个当成了一个赚钱的门路,而不是一条道,这样的香水已经不错了,麝香加入葛根花,点睛一笔之后,最终香皂的名字,也从麝香皂变成了紫罗兰,美丽而充满了异域风情的名字。
  最终的定价上面,也显现了出来,本身,麝香皂的定价,是990文,差10文一贯,现在紫罗兰出色的性能,给了赵信巨大的底气,最终,价格定在了1.8贯,也就是跟最顶级的澡豆一两相同的价格。
  虽然香皂的重量比起澡豆高的多,差不多只有最顶级的四分之一,可是超过450文一两的价格,也步入到了高档的领域,最关键的是,成本只有60文左右一块的紫罗兰,利润高达30倍。
  东西不多,可是造价惊人,650块紫罗兰,2000块胭脂皂,1400块沉香皂,2000块松香皂,还有近4000块的肥皂,总价值超过了3000贯,哪怕是现在,馒头生意良好的前提下,也是一个庞大的数目,这才是5天成果,一个月生产起来,恐怕也是一个不亚于的包子铺的生意。
  销售这些东西,引起了一定的争议,在苗远看来,这些应该是拿到大名府去销售,那里应该能够取得更高的价格,更高的利润,可是最终,在赵信的要求之下,最终选择了保州。
  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大名府人生地不熟,而且还是王家的地盘,这一点,也得到了赵信的肯定的,暂时,赵信没有打算赚很多钱,开启肥皂,只不过是为未来做一个累积。
  或许,保州对于超过300文以上的香皂,消费能力不够,可是松香皂和普通肥皂的销量,绝对是让人满意的,最关键的是,保州也不是没有码头的。
  靠在海河的旁边,几条支流都跟海河相连,在中国古代,在没有公路铁路的前提下,水运是最为便捷运输方式,整个宋朝,通畅的航道和发达的商业,跟京杭大运河连通五大水系,有着巨大的关系,借助着这个水系网络,整个北宋的精华地区,都可以通过这一条水系联通。
  赵信的目的也是如此,他们没有能力把肥皂运作到大名府或者是汴梁,可是有的是识货的商人,对于这一件产品,他也是充满信心。
  大批肥皂,悄悄的通过两辆马车,进入到了保州,开始了地毯式的宣传,首先,在所有可以洗衣服的地方,都有人在使用肥皂,没错,就是这么无差别。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跟后世的那种所谓的直销来说,你说上一千句,都不如亲自尝试一遍,特别是效果出奇的好的前提下。
  保州城内,绝大部分都是外来人口,真正如同本乡本土的村庄少了很多,随便混入几个拿着肮脏衣服的,根本不起眼,甚至一些热心肠的大妈妇人们,还会告诉他们,不能这么洗,油脂太多的话,可以先煮一煮。
  煮一煮,甚至少许加盐,这也是洗涤的办法,普通的水溶液不了的物质,加热或者是加入盐,把水变成盐水,就可以溶解。
  可是洗不掉的油脂,大部分都是非亲水性的,盐水和热水可以洗掉部分,却不能完全洗掉,甚至盐水还会腐蚀衣服,热水也差不多,几次之后,衣服就不能要了。
  这是封建社会,这些人也是普通的农户,他们可没有奢侈到,衣服可以随便扔,一个人几百套,甚至是上千套衣服的程度,孩子的衣服是老大给老二,老二给老三,大人的衣服,往往最多一件出门衣服,剩下的,都是补丁老补丁的破衣服,那些积年累月的污渍,反倒成为了另类的图画。
  果不其然,在热心大妈的介绍之下,这个妇人顺势拿出来肥皂,不是因为她销售能力超强,是因为肥皂的功效,也是因为肥皂使用简单。
  一个的谁都知道,很难清洗的污渍衣服的,一个看不出来什么,只是方块一样的东西,这么简单的漂洗之下,就洗干净了,这跟天方夜谭有什么区别。
  顿时引起了轰动,这个时间,还没有所谓的假冒伪劣产品,骗子更少了,再说了,眼见为实的东西,肥皂这玩意不是骗人的,甚至在这些妇人的推波助澜之下,他们也拿去用用的。
  本就爱惜,不怎么沾染灰尘的衣服,不但更容易清洗,以前不小心留下的积年累月的,污渍也淡了不少。
  这可不是出色了,那是神奇了,特别是妇人们有意无意的往馒头店上面带,并且告诉大家,这是卖馒头的苗家庄的新产品,就在市集的一处店铺之中销售,一块50文,现在正在折扣,只要45文。
  45文不是一个小数目,一个包子10文,一个炊饼也是10文,要在街面上吃一大碗带肉汤水面,差不多要25文左右。
  会在这边洗衣服的,要么是普通的城镇居民,要么就是富裕人家的粗使丫头,前者手头上面的银钱不多,后者根本没有自主权。
  可是实实在在的效果展现在那里,而且有聪明的,看肥皂的样子,最少洗了七八件衣服了,这个肥皂一点都没有少多少,保守估计,就是洗几百件。
  庄户人家,需要洗的衣服不少,可是真正要用到肥皂的不多,一个45文价格不低,可是对于出门装,还有上的台面的衣服,用这个洗,可以多用很长时间,有时候,出门装如果真的在关键地方脏了,那就真的不能用了。
  一件上档次的出门装,跟一块肥皂的价格,更别说,这个肥皂还能够洗出门装几百次。
  北宋的城镇居民,手中多是有钱,跟在家务农不一样,一年到头没有多少钱,可是城镇居民,有时候,打个零工,就能够赚到不少,一个炊饼10文,真的成本就是10文么,哪怕没有包子这些成本低,也能够赚到不少的,更别说码头里面的力气工。
  出色的效果,让第一时间,肥皂的神奇名声传播到了整个城市,别说底层市民,就算是一些富裕的,也会购买一些,谁家没有洗洗刷刷,虽然他们没有必要给粗使丫头的减轻工作的必要,可是谁不希望自己的衣服更干净。
  肥皂算是一炮打响,很是引发了狂潮,4000块肥皂,才一天的时间,就销售一空了,订货和要货的层出不穷,虽然肥皂的利润率不高,可是有的赚,谁不做啊,又不难,接下来,每天大概1000块的产出,肥皂一直都保持者公布应有的态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