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生活>山野乞丐村医> 第270章结果一去不回

第270章结果一去不回

  “顺发哥,你不着急回去的话,就跟我说说咱们理塘村、玉壶江和玉唇山吧。”
  齐盖到了医疗所,看着收拾的整整齐齐的物品和器械,暗自给李顺发点了一个赞,可惜自己的混天珠不会传授别人医术,要是可以,就眼前的这个李顺发就是个很好的培养对象。
  “齐兄弟,要说起理塘村,那故事可就多了,我也是小时候听老一辈人说的,咱们村除了三叔,另外还有几个老人,他们知道的更多,我先给你说说我知道的……”
  理塘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传说是李靖的后人为避世迁徙到此,因此地山貌奇特,江流舒缓,便在此地结庐而居,逐渐形成了村落,因迁徙过来的人大部分姓李,先祖李靖又曾经担任陈塘关总兵,当时的族长便给此地起名叫做李塘村。
  后来经过几百年的朝代更迭,李塘村因为较为偏僻,不但避过了战祸,而且在每个朝代更替的时候,都会主动向当地官府报备,村民们也都是安于现状,与世无争,尽管是增加了一些外来人口,那也基本上是能够和原住民和睦相处的,因为没啥可争的。
  因此,几百年来一直是平平安安,直到我大中华建国,这里划归汉州市管辖。
  至于后来改叫理塘村,这些事情根声都已经说过了。
  玉壶江江水舒缓,几百年来从未发生过洪涝灾害,理塘村在玉壶江东岸,玉唇山山脚下,玉唇山被玉壶江一分为二,据说早些年山顶是连在一起的,因一次地震而从中断开,但是不久之后,玉唇山上就出现了一座小木桥。
  没人知道这座木桥是怎么出现的,但是自从木桥出现之后,西岸的玉唇山从此就成了禁地,很少有人会过去,过去的人不是回不来了,就是回来之后就精神不正常了。
  顺发说的时候,齐盖就暗自诧异,李顺发说的和根声说的是完全一致的,但是,自己可是已经过去好几次了,还在距离木桥不远处发现了不知名的绿色植物。
  解放后,政府也曾派出科考队到玉壶江的西岸考察,理塘村这里的玉壶江西岸,除了玉唇山的一半,再就是一片沼泽地带,大概有十几个平方公里大小,从来没有人迹至此,而且再往西和南就进入了崇山峻岭,连绵不断的丘陵地带,玉壶江就是从这里流出。
  玉壶江上极少的船只,上游的村落和城镇要越过这几十公里的山脉才会有,至于玉壶江在群山之中的流向,至今无人能够查清楚,据说还有底下暗河之类的,因此,现在所说的玉壶江上游,究竟是不是真正的上游还不好说。
  一条江从西面流进了群山,然后玉壶江又从群山的东面流出,很多人都认为这就是一条江了,包括国家派出的科考队也是这么认为的,问题是,从地势较地的西北面流进群山,却从地势较高的东南面流出,从道理上怎么都讲不通。
  国家派出的科考队尝试了几次从木桥到对岸去,都没能成行,具体原因不明,只知道科考队撤下来之后,就在木桥上布置了铁丝网,警告村民不得过桥。
  其实就算科考队不提醒,理塘村的村民也没有过去的。
  到后来,运动时期,一群小将们喊着口号拆除了铁丝网,试图冲到对面的玉唇山上去。
  小将们派出了先锋小队,前去探路,整整三天没回来,再派第二只小队,又是三天,还是没人回来,这回可是吓住了这帮无所畏惧的小将们。
  当时的村长就是三叔李澜生的父亲,也是李福田的爷爷,就上去劝小将们,还有那么多地方的需要你们去战斗,不要为了这么个小地方而阻挡了小将们前进的步伐,先扫清了其他地方再来这里也不迟啊。
  领队的小将接受了村长的建议,带领众小将雄赳赳气昂昂的去其他地方战斗了,一直到运动结束,再也没有来过这里。
  新时代到来,改革开放的大潮席卷全国,理塘村自然也是,很多年轻人走了出去,也带回来一些人,就这么来来去去的,理塘村的人口始终就维持在千人左右。
  玉唇山逐渐被外界的人们淡忘了,这里地处群山之中,交通非常不方便,即便是修通了公路,也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至于玉壶江,可以确定的是最终汇入了流经蜀州省城的东江,由于玉壶江的江面时而宽阔,时而狭窄,都是在群山中蜿蜒,甚至还流经了几个不大不小的瀑布,因此,玉壶江上一直没有通航。
  原来如此啊,齐盖还一直想在玉壶江建码头,可以直通东江到达省城,看来是不用想了。
  玉壶江唯一能让人记住的就是玉壶江三宝,玉壶江三宝可遇不可求,又一直无法实现人工养殖,现在市面上偶尔出现的玉股鱼,全部都是有人去玉壶江的断崖瀑布处,在江边结网碰运气捞到的。
  这些玉股鱼自然是非常精贵的,普通老百姓根本吃不起。
  至于理塘村西岸的玉唇山,也已经沉寂了二三十年,包括被包围在群山之中的沼泽地。
  “顺发哥,照你这么说,对岸的野生动物肯定很多啊,只要没有人类的地方,都会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还是不要去打扰它们了。”
  “是啊,听说省里已经把对岸划成了自然保护区,反正也没人去,旁边也就我们这一个村,保护不保护的没啥意义。”
  “也不能说是没意义,这也说明咱们国家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政策,理塘村这里幸亏是交通不发达,要不然……对了,顺发哥,通往玉唇山是不是只有一条路,就是从江边上去那一条?”
  “对,只有那一条,那条路要是堵死了,就谁都上不去了。”
  “既然玉唇山对岸这么恐怖,村里为什么不把上山的路封死呢?”
  “这个啊,不用封,自从铁丝网拆除之后,只有一次有几个小子上去了,其中就有根声,结果有一个没回来,就是村里年纪最长的太爷家里的曾孙李根齐,三叔见了都要喊叔的,回来的几个小孩都说不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然后就再也没人敢去了。”
  “这个我倒是听根声说过,他说当时是李根齐自告奋勇过去探路,结果一去不回……顺发哥,太爷今年多大岁数了?老人家名讳?”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