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生活>捡宝生涯> 第六百零四章 张会的热情(8/62)

第六百零四章 张会的热情(8/62)

  虽然,凭孟子涛的眼力认为这是一件非常难得的精品之作,但考虑到肖利凯的高仿水平,他还是不敢掉以轻心,仔细看过没问题之后,又用上了异能,结果确实是一件真品之作。
  孟子涛把罗汉像放了回去,笑道:“肖老师,不知道到你对这尊罗汉像有什么打算啊?”
  肖利凯摸了摸额头,有些不舍地说道:“我先前不是跟你说,想要把我留下来的器物转让给你吗?不过,我回来之后看到这些东西,就有些舍不得了,思来想去,我觉得这些东西是我多年的心血,实在不忍心转让,所以我想着,还是把这尊罗汉像给你吧。”
  说到这,肖利凯带着歉意道:“孟掌柜,真是对不起啊,希望你别介意。”
  说实话,如果对别的一些有其他想法的人来说,肖利凯这样出尔反尔肯定不符合他们的利益,心里也会不舒服,这尊罗汉像虽好,但又能赚多少钱?而那些足以心假乱真的高仿,又能赚多少钱?
  当然,对孟子涛来说,他并没有把高仿当真品出售的打算,也不想赚这样的昧心钱,所以肖利凯拿出这尊精品罗汉像,也符合他的心意。
  孟子涛笑道:“没关系,其实相比之下,我更喜欢这尊罗汉像,当然,如果能够购得一些你制作的高仿那就更好了。”
  肖利凯琢磨了一下,暗自咬了咬牙,说道:“没问题,等到了我那,我一准再给你挑两件我以前的作品。”
  孟子涛笑着拱了拱手:“那就太谢谢了,对了,这尊罗汉像要多少呢?”
  肖利凯说道:“就算三百万吧,如果觉得贵了,咱们可以再商量。”
  孟子涛觉得有些好笑,肖利凯这个样子,一看就知道是不会做生意的,哪有自己还没说话,就说可以再商量的道理,也就是自己觉得肖利凯有合作的可能,换成是别人,肯定会“顺着竿子往上爬”。
  既然如此,而这尊罗汉像的市场价值又有将近四百万左右,孟子涛也就没有讨价还价,说道:“行,你把银行账号给我,我马上让人给你转账,或者你要支票也没问题。”
  “不用支票,直接转账就行了。”肖利凯先是一怔,惊喜不已的同时也松了一口气,他还真担心孟子涛压价,没想到孟子涛居然马上就答应了,实在是意外之喜。
  于是,肖利凯马上靠边停止,从钱包里拿出了一张银行卡,一边感谢一边递给了孟子涛。
  孟子涛笑着表示不用客气,之后就打了个电话,让人帮忙把钱打到肖利凯账上。
  对肖利凯来说,有了三百万入账,钱的事情基本已经没问题了,整个人轻松了许多,人也健谈了不少。
  到达酒店,等孟子涛和大军收拾好了行李,肖利凯带着两人去吃了饭。
  饭后大家又做了一会,肖利凯就接到了银行发到的转账短信,激动的同时,显得有些坐立不安。
  孟子涛笑道:“肖老师,你是有什么事吧?”
  “这个……呵呵,我想去把我女婿的事情处理好了。”肖利凯说道。
  孟子涛说:“那我就不耽误你了,要我帮忙吗?”
  “不用麻烦你,我已经联系好人了。”
  “那你快去吧。”
  肖利凯点了点头,有些歉意地说:“孟掌柜,真是抱歉啊,本来打算下午带你们去我那的,现在看来只能等明天了。”
  “没关系,正好我也要去处理一些事情。”
  孟子涛来瓷都确实有些事情要处理,等他跟肖利凯告了辞,就去买了一些礼物,跟大军一起坐出租车来到一处别墅小区。
  孟子涛打电话跟准备拜访的那位前辈通了声气,对方就让小区保安给他们放行了。
  根据保安的指引,俩人来到一处别墅前,只见一位白发苍苍但精神抖擞的老人在门口等着他们了。
  孟子涛客气地说道:“张老,您好,我就是孟子涛,冒昧来访还请见谅啊。”
  “客气了。”张老摆了摆手,哈哈笑道:“还真是耳闻不如一见,果然一表人才,另外,说抱歉的应该是我,要不是我一直霸占着你那件洪武釉里红梅瓶,你也不用大老远跑一趟了。”
  这位张老本名张会,就是先前王之轩介绍给孟子涛的修复大师。梅瓶早就带给张会了,而且修复好了有一段时间,后来张会又说想要研究一下,孟子涛琢磨着他也不急着把东西卖掉,就答应了。
  张会前段时间就跟孟子涛说,研究的差不多,让孟子涛可以来他这取,只不过这段时间孟子涛实在太忙了,所以一直没有时间过来拿,这才趁着这回来瓷都,前来拜访,当然,如果没有肖利凯的事情,他也会尽快来瓷都一趟。
  孟子涛笑道:“没事,反正东西我也不急着转让,放在家里闲着也是闲着。、”
  张会闻言眼睛一亮:“梅瓶你打算转让吗?”
  “暂时没有这个打算,今后就说不准了。”
  “那如果你想转让的话,可要通知我一声啊。”
  孟子涛看到张会希冀的眼神,笑道:“没问题,您老肯定有优先权的。”
  “那我先谢过了。”张会哈哈一笑,说道:“咱们进去再说吧。”
  “好。”
  跟着张会走进张会的工作室,孟子涛打量一下,发现房间里放着一张硕大的工作台,工作台上除了一部分工具之外,剩下的都是瓷器,林林总总有三十多件而且无一不是精品,只不过这些瓷器要么是因为各种原因破碎的,要么是修补好的。
  张会走到工作台前,笑着问道:“小孟,有什么感觉啊?”
  孟子涛回答的很简单:“新奇还有敬佩。”
  张会摆摆手:“可别佩服我,说实在的,我这人在这方面的天赋还真不怎么样,之所以有这么多人信我,唯手熟尔。”
  孟子涛呵呵笑道:“您老谦虚了。”
  说到这,他看到旁边桌上一件青花缠枝花卉纹扁壶,顿时有些好奇,因为这件瓷器他可以肯定,应该是清雍正官窑的精品,然而,它却使用的是金繕工艺修补的。
  金缮是金漆瓷器修补技艺,本质上是漆艺的范畴,常用作于瓷器和紫砂器的修复,除此以外也可用于竹器、象牙、小件木器,玉器等。
  此工艺修补瓷器时,是将破碎的器皿,粘好后在接缝处用金粉进行绘画,这是一种因地制宜的自然修复技巧,不但可以修复器物,也可能诞生一件独特的全新作品,让那些美丽的器物复活。
  但这么修补的瓷器,到底不那么纯粹了,所以一般情况下,并不会用来修补高档瓷器,因为很可能会影响瓷器的价值,但这件瓷器却这么做了,这正是孟子涛好奇的地方。
  张会一看就知道孟子涛是什么意思,其实他也是同样的想法,有些无奈地说道:“没办法,这是主人自己的意思,他一定要用金繕法修补,我也不好强求,要不是担心他去找其他人,结果比现在还要糟,我肯定不会帮他修补的。”
  孟子涛说道:“这也只能说,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了。”
  张会笑着摇了摇头,接着就从旁边的柜子里,拿出一个锦盒放到桌上,打开之后,就看到里面是一件釉里红梅瓶。
  “你先看看,满不满意。”
  孟子涛看到这件修补好的釉里红梅瓶,眼神就不禁一亮,因为从外表上,真看不清楚有修补过的痕迹,就算以他现在的手艺,想要有这样的效果也不容易。
  孟子涛小心地把梅瓶拿出来,不禁赞叹起来,实在是修补的太好了,虽说仔细看还是能够看出原先破碎的地方,但基本没有多少影响不说,反而有一种别样的美,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
  “您老的技术我真的无话可说,难怪当初王叔会那么极力推荐我来找您!”
  “小王就知道帮我吹牛。”张会哈哈一笑,不过能够令孟子涛满意,还是一件让他十分高兴的事情。
  聊了几句,孟子涛问道:“张老,不知修补的费用是多少?”
  张会摇了摇头:“费用就算了,你把东西放在我这么长时间让我研究,已经够了。”
  “这可不行。”孟子涛哪能同意,就准备从包里拿出支票本。
  张会用手按住了:“我说不用就不用。你如果有心的话,下回遇到”
  孟子涛坚持道:“想必您也知道,我这件修补好后瓷器能够增值多少,如果您不收,那我还真不好意思了,回头王叔肯定会说我的!”
  “他如果问起,你就跟他实话实说就行了。”
  “我心里也过意不去啊。”
  “你这小子怎么这么倔呢,好啦,这样吧,如果今后你遇到手艺好一点的锔瓷,你自己或者托人带过来,这种行了吧?”
  张会这番话里说的锔瓷就是用锔钉修补好的瓷器,孟子涛看到桌上也有用锔钉修补的瓷器,对张会这个要求就有些好奇:“张老,您说的手艺好一点的锔瓷是什么意思啊?”
  张会说道:“你知不知道,以前有专门用锔钉装饰的工艺?”
  孟子涛听了这话,顿时就明白了,在过去,锔瓷不仅仅是为了修复瓷器了,锔瓷本身成了一种装饰。明清时代,有些人开始把品相完好的紫砂壶特意装上豆子,再倒入水撑裂,请锔匠锔好,有时还要锔出特定的图案来,以此来把玩和炫耀。
  明末时的周伯高就是这样的人,他在《过吴迪美朱萼堂看壶歌》中说:“供春、大彬诸名壶,价高不易辨。予但别其真,而旁搜残缺于好事家,用自怡悦。”
  由这句话就可以看出来,玩残壶的人自古就有。当把一把新锔的紫砂壶,养到锔子和茶壶融为一体的时候,看到壶上的锔子成为壶本身一部分的时候,那时的锔钉给紫砂壶所平添的几分古朴,就别有一番韵味。
  只不过锔子在古代很盛行,可如今快要成为失传的工艺了,所以想要找到这种锔瓷也不容易,况且,就以张会的水平,想必他想找的肯定是精品。
  孟子涛点头道:“行,只要我找到一定给您带来。”
  张会笑道:“也不用那么刻意,找的到就行,找不到就算了。”
  孟子涛呵呵一笑,虽然张会这么说,但他可不会这么随意,总要尽力去找的。
  接下来,俩人就着修补这个话题聊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张会越来越惊讶,他完全没有料到,孟子涛在修补方面居然也有经验,而且水平还不低,虽然这令他有些奇怪,但也令他十分高兴,干脆和孟子涛长谈起来。
  由于张会太热情,要不是第二天事实清楚有事情要做,孟子涛差点就住在张会家了。
  又是一个星期一,孟子涛四点多就起了床,连早饭都没顾上吃,就和大军一起直奔瓷都国贸广场。
  他们穿过一条临街店面,一个地摊市场豁然在眼前。虽然时间还早,但市场上却已经摩肩接踵了。
  孟子涛看到,这个市场大约有两条道,呈一个倒“L”形。一条道上全部是古瓷片的摊位,另外一条道上就是杂项混杂的摊位。摊贩们把自己的货物散放在地上,一片一片地连接在一起场面甚是壮观。
  只见这里摆了约有400多个摊位,沿道铺开的蛇皮布上,是一堆堆古瓷片、书籍字画、铜器木雕,人们打着手电筒,三五成群,或蹲着细细把玩物件,或红着耳根子讨价还价,或站着看热闹。
  这里便是瓷都的“鬼市”,而且和别的地方不一样,只有星期一才有。
  要说瓷都的“鬼市”形成于何时?据孟子涛的了解,在上个世纪80年代,瓷都饭店门口出现了最早的古玩早市,这便是“鬼市”的前身。上个世纪90年代初,这个“鬼市”转移到了人民广场一带,并逐渐形成了规模。
  这里商贩们的货源,主要从附近乡村收购,而赝品则来源于瓷都几个规模很大的仿古瓷生产基地,古瓷残片则在散布于全市城乡的建筑工地及未受保护的民窑遗址等处挖取或拾取。(未完待续。)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