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免费小说>书库>都市生活>捡宝生涯>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乡收货(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下乡收货(续)

  PS:感谢“ooo7894326”、“宁乡.县东山村刘利金”的打赏!
  另外,这几天正值新春佳节,更新时间有些晚,对此说声抱歉!
  孟子涛和中年男子交谈,主要目的是为了打听村子里面的情况,于是,他又问道:“大哥,那你知道附近的人家,有没有我说的那些东西?”
  有道是吃人嘴短,拿人手软,三十块钱看着不多,但在农村也不少了。
  中年男子听了孟子涛的问话,马上说道:“噢,对了,村东头的三愣子家,好象还有一些当年分地主分到的东西,不过他前几天说要拿去京城给专家鉴定,也不知道会不会卖。”
  “还有上次我听说,村里有人家挖地挖了个陶瓷盘子,听说还好着的。不过到底是谁家,我当时正喝的迷糊,没听清楚,你自己去问别人打听一下吧。不过,地里挖出的这种东西总归有些不吉利,也不知道有没有被砸掉。”
  一般农村里的人都图个吉利,所以以前大多数人认为出土的陶瓷晦气,随手就砸,更不会拿入家中。
  这几年收藏类的电视节目放多了,人们陆续知道有的值钱,才不再随手砸了,但多少还有些忌讳,如果对这方面特别在意的,还真有可能砸了。
  得了两条有用的消息,孟子涛连忙对中年男子表示感谢,又打听到了三愣子家的位置,就走了过去。
  不过事不凑巧,三愣子家里只有两位老人,孟子涛问老人家里有什么不用的旧东西,老人告诉他,这种事情他们做不了主,三言两语就把孟子涛打发了。
  得,运气不好,还能怎么办,去别地看看吧。
  要说孟子涛来的时间还是稍稍晚了一些,村上有不少人已经去休息了。走了几户人家,见大门紧闭,他心里多少有些郁闷,怎么先前没想到这一点。
  走到后村,孟子涛突然发现有一户人家门口非常热闹,有不少人在门口喝茶聊天,也不知道主人家有什么事情,不过这正合孟子涛的心意。
  于是,孟子涛连忙走上前,客气地问道:“在忙啊,不知各位家里有没有没用的老东西,我买!”
  现场一静,大家有些奇怪地看了看孟子涛,坐在最北边的一位有些谢顶的中年男子,反问了一句:“你买这东西干嘛?”
  孟子涛一听这种口气,知道有门,不过为免纠缠不清,他回答的比较模糊,笑吟吟地说道:“收藏研究用。”
  “哦。”说话那人点了点头,随后对着旁边一位三十多岁,长得有些憨厚的青年说道:“三愣子,你家不是有老东西吗?拿过来看看呗。”
  三愣子说话有些口吃,他摇了摇头:“我……我要拿……拿到京城去,让……专家给我看看。”
  孟子涛说道:“这位大哥,跟你说句实话,这年月要找个靠谱点的专家可不容易,有些所谓的专家,就是为了一些鉴定费,把假的说成真的。我并不是说,你的东西有问题,但没有熟人带着,最好还是不要找专家鉴定。”
  “再说,就算你有熟人,去一趟京城的费用可不少,为了鉴定专门去一趟,代价有些高吧?”
  三愣子还是摇了摇头:“我……我要带……我爸妈去京……京城旅游,专家是参加电视活动的。”
  孟子涛呵呵一笑:“电视台请的专家确实比较靠谱,不过不也要钱不是?我帮你看又不要钱。”
  旁边有人接过话道:“就是,三愣子,你就让这小哥给你看看呗,又不会让你吃亏。”
  大家也纷纷附和,不过他们可没好心帮孟子涛,只不过是因为太好奇三愣子家的老东西到底是什么样子了。
  三愣子见大家都这么说,想了想,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于是,就回家去拿东西去了。
  这个时候,孟子涛又说道:“各位大哥,你们家没什么没用的老物件吗?”
  其他人摇了摇头,最先开口的那位中年男子,想了想说道:“我家好像有,不过得找找看。”
  说完,他就起身走进了屋。
  这时,孟子涛又问道:“老物件没有,你们有没有挖到什么瓶瓶罐罐,破铜烂铁什么的?”
  这时有人说道:“庆平,你上回不是挖出来一只盘子吗,青绿色挺好看的,你不会去拿过来让小哥看看?”
  那位叫庆平的男子并没说什么废话,站起身说道:“行,我去把东西拿过来。”
  沿一会,中年男子就从屋里出来了,手上还拿着一个老的笔筒,看起来灰不溜秋的,都看不出是用什么材质制作的。
  孟子涛把东西接过仔细一看,发现笔筒的材质是竹根,笔筒外壁雕王老图,此图为清代传统题材,深受达官显贵们的喜欢,更多用于文房四宝中。
  只见,山石青松下,五位老者展图而观,构图疏密有致,雕刻手法老练流畅,为清晚期的雕刻手法,也算是一件小精品,市场价值应该在两万左右。
  孟子涛看过之后,就说道:“是件老东西,现在应该用不着了吧?”
  “早不用了。”中年男子老实地回答道。
  孟子涛以攻为守,直接把价格问题抛给了对方:“你想卖什么价?”
  “你要收,怎么问我价格?你能给什么价?”中年男子也不笨,轻易不露自己的底。
  孟子涛呵呵一笑道:“这东西过去很多,就像咱们现在平时买的文具一样,根本不值什么钱,人们不用后不是扔了就是当柴火烧了。你的传到现在,我是可以买,但这灰不溜秋的,我也不方便开价,还是你说个吧,贵了还是你的。”
  孟子涛一连串的攻心言语,让中年男子有些发蒙,看了看自家的笔筒,觉得确实没什么卖相。况且,他也知道自家以前的情况,出过读书人,但家里并不富裕,估计这笔筒应该不是花什么大价钱买的。
  于是,他立马就降低了心理预期,试着说了一个价格:“我这东西到底也传了上百年了,就算是保管费,一年十块钱也不多吧,再加上当初买它的钱,我便宜一点就算一千块吧。”
  一般来说,人都爱面子,他之所以说一千块,也是担心价格开高了,被孟子涛贬低的太过,被周围的村民看了笑话,不然开个三五千的也有可能。
  不过就算这样,周围不少人心里也觉得中年男子心有些黑,不就一只看起来不怎么样的笔筒吗?居然要一千块钱,也亏他说的出口的。
  这也算是围观人多的好处,另外,周围的村民多了,也不用孟子涛费口舌打听古玩,省了他不少功夫。
  不过,这其中也有坏处,因为现在电视上鉴宝节目多了,有些以前不知道价值的东西,一些人心里也有数了,如果人一多,可能会有人从中作梗,让孟子涛买不成。
  孟子涛呵呵一笑道:“我说大哥,你这价也太离谱了,别说我了,就这么一个灰不溜秋的东西,我一千块钱买下来,卖给谁去啊?我最多只能给一百。”
  其实,在乡下铲地皮,哪怕对方说的价格再便宜,也必须故意还点价,免得对方有卖亏了的感觉,说不定会有意外发生。
  另外,东西还必须握在自己手里,因为如果东西在对方手里,一但报价,或者谈好了价钱,对方又犹豫反悔,除非你动点歪脑筋,不然根本不可能从地方手里把东西拿到手。毕竟对方又不是古玩这行的从业人员,根本不会顾及什么行规。
  而且,开价的时候,给的太高也不行,因为给的越高,人家越觉的珍贵,藏得越快。
  毕竟农民又不傻,知道来村里收货,给的价格肯定不会高,如果给的高了,他心里就会觉得,自己完全可以把东西卖到城里去,很可能卖个高价。
  而如果给的低了,他们就会想,自己把东西拿到城里去卖,万一连个车费都抵不上,还浪费了自己的宝贵时间,这不是得不偿失吗?
  而且,万一买家把东西看错了,那不是白跑一趟吗?
  所以,东西的价格必须给的低,至于心里会不会因为此事而愧疚?说实话,孟子涛心里确实有点,但他是商人,总不能因为心里有愧,就不做买卖了。
  孟子涛可不是圣人,做不到这一点,最多从对方手中买到便宜的东西后,第二次去,故意再买点东西,价给高点,让自己心里舒服一些。
  言归正传,因为种种原因,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把东西握在自己手里再报价,孟子涛也是这么做的。
  中年男子连连摇头道:“不行!我家传了百多年的东西,哪能一百块钱就卖了?最少也得八百块钱。”
  孟子涛苦笑道:“大哥,不是传了百多年的东西就值钱,就像汉代的陶罐,传了两千年了,一般的不也就几十几百块?要卖的贵,关键东西得好,就这笔筒,你问问大家,谁愿意出八百块钱买啊?不然的话,我给个几万都愿意。”
  见大家都认同孟子涛的话,中年男子的态度有些软了:“那你想给多少?”
  孟子涛说道:“我再给你添五十。你看怎么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